出地

词典解释

1.指被侵夺的土地。

2.亦作“出的”。忽地,突然地。

词典名字:

出地

词典发音:

chū dì

国语辞典
指被侵夺的土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被侵夺的土地。 《战国策·魏策三》:“初时 惠王 伐 赵,战胜乎 三梁,十万之军拔 邯郸,赵氏 不割,而 邯郸 復归。 齐 人攻 燕,杀 子之,破故国, 燕 不割,而 燕国 復归。

燕 赵 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

⒉  亦作“出的”。忽地,突然地。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法聪 出地过,谁人比得他驍果?”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三折:“我则见忽地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颼的钢鞭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出地

  • 出地是汉语词汇,拼音chū dì,意思是被侵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