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韵

词典解释: chū yùn 1.作韵文押韵时越出规定的韵部。国语辞典注音 ㄔㄨ ㄩㄣˋ  拼音 chū yùn作詩時,押韻的字,超出所用的韻部。▶ 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一》:「出韻詩雖是晚唐變體,然非晚不及盛之關係處。」

词典名字:

出韵

词典发音:

chū yùn

国语辞典
作韵文押韵时越出规定的韵部。
基本解释

出韵[ chū yùn ]

⒈  作诗时,押韵的字,超出所用的韵部。

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出韵诗虽是晚唐变体,然非晚不及盛之关系处。」

引证解释

⒈  作韵文押韵时越出规定的韵部。

清 吴乔 《围炉诗话》卷一:“出韵诗虽是晚 唐 变体,然非晚不及盛之关係处。”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宋 人七言律,首句閒出韵。”
《负曝闲谈》第十一回:“等到做五言八韵诗,更觉烦难,又怕出韵,又怕失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出韵

  • 出韵,读音chū yùn,汉语词汇,释义为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它韵中的字,出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诗家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