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

词典解释

诊查脉象的方法。 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

亦作“切衇”。按脉。中医诊断病症方法之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衇动静而视精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唐 刘禹锡 《因论·鉴药》:“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我能攻之。’”《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癒了。’”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我的家庭与亲人》:“他病了个把月,似乎好了;但他自己切脉,总是摇头。”

词典名字:

切脉

词典发音:

qiè mài

国语辞典

切脉 qièmài

[pulse-feeling] 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脉诊”、“诊脉”、“按脉”、“持脉”

基本解释

切脉[ qiè mài ]

⒈  中医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按在手腕的脉搏上,以检查病人的健康状况。

《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公孙也无奈何,忙走到书房去问候。陈和甫正在那里切脉。」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切衇”。按脉。中医诊断病症方法之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衇动静而视精明。”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越 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唐 刘禹锡 《因论·鉴药》:“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子之病,我能攻之。’”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癒了。’”
茅盾 《我走过的道路·我的家庭与亲人》:“他病了个把月,似乎好了;但他自己切脉,总是摇头。”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切脉

  • 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并从脉的位置、次数、性状、形式等,分为多种,前人有二十四脉(《脉经》)、二十七脉(《濒湖脉诀》)、二十八脉(《诊家正眼》)、三十脉(《诊家枢要》)、三十二脉(《诊宗三味》)等诊法,现多沿用二十八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