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节

词典解释

删去文字中次要的或不必要的部分,使文字缩短

指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各书叙事过长者,止就原文酌为删节,不敢意为增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赐观侍卫杀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餘,究须删节。”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

词典名字:

删节

词典发音:

shān jié

国语辞典

删节 shānjié

[abridge] 删去文字中次要的或不必要的部分,使文字缩短

本报略有删节

文章太长,刊登时作了删节

基本解释

删节[ shān jié ]

⒈  删去芜辞,使语句精约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〇·查初白诗》:「初白古诗,微嫌冗长。……赐观侍卫射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余,究须删节。」

如:「删节浮辞」。

引证解释

⒈  指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或比较次要的部分。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各书叙事过长者,止就原文酌为删节,不敢意为增改。”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赐观侍卫杀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餘,究须删节。”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偶有删节,要使上下文通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删节

  • 删节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或比较次要的部分,出自《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