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币

词典解释: zhì bì 1.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国语辞典注音 ㄓˋ ㄅㄧˋ  拼音 zhì bì1. 古代祭祀時所用的布帛,長一丈八尺。▶ 《儀禮.既夕禮》:「襲贈用制幣,玄纁束拜。」2. 國家法定的貨幣。

词典名字:

制币

词典发音:

zhì bì

国语辞典
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
基本解释

制币[ zhì bì ]

⒈  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布帛,长一丈八尺。

《仪礼·既夕礼》:「袭赠用制币,玄?束拜。」

⒉  国家法定的货币。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帛的长宽皆有定制,因称“制币”。

仪礼·既夕礼》:“赠用制币玄纁束。”
郑玄 注:“丈八尺曰制。”
《晋书·武帝纪》:“詔以制币告于太庙。”
宋 苏轼 《北岳祈雨祝文》:“敢以制币、茶果,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北岳 安天元圣帝。”
王国维 《释币上》:“或广三尺二寸,长三丈六尺是为制币。”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制币

  • 制币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ì bì,是指古代祭祀时所供之缯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