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竹

词典解释: cì zhú1.亦称"竻竹"。 2.竹的一种,因多刺,故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395页 第2卷 651

词典名字:

刺竹

词典发音:

cì zhú

国语辞典
1.亦称"竻竹"。 2.竹的一种,因多刺,故名。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称“竻竹”。竹的一种,因多刺,故名。

新唐书·王式传》:“浚壕繚栅,外植刺竹,寇不可冒。”
李绅 《逾岭峤荒陬抵高要》诗:“岭头刺竹蒙龙密,火拆红蕉焰烧日。”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刺竹

  • 刺竹(B.blumeana Schult.f),秆高8-20m,径5-15cm,节间长20-35cm,幼秆粉绿色,表面光滑无毛,基部近节上面环生气根,秆壁厚8-30mm,主枝发达,下部每节仅1枚,粗长平展,中下部和基部有弯曲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