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头

词典解释: gōu tóu 1.拘票。 2.低头;垂下。国语辞典注音 ㄍㄡ ㄊㄡˊ  拼音 gōu tóu拘票。▶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那簡帖兒倒做了你的招狀,他的勾頭,我的公案。」▶ 《西遊記.第一七回》:「這盤兒後面刻的四個字,說『凌虛子製』,便是我們與那妖魔的勾頭。」

词典名字:

勾头

词典发音:

gōu tóu

国语辞典
1.拘票。 2.低头;垂下。
基本解释

勾头[ gōu tóu ]

⒈  拘票。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那简帖儿倒做了你的招状,他的勾头,我的公案。」
西游记·第一七回》:「这盘儿后面刻的四个字,说『凌虚子制』,便是我们与那妖魔的勾头。」

引证解释

⒈  拘票。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这的是先生命慳,须不是 红娘 违慢。那简帖儿到做了你的招状,他的勾头,我的公案。”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这书词则是纸摄人魂的下帖,摘人心的公案,追人命的勾头。”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四折:“只望哥哥准发一纸勾头文书,将那土地阎神也追的他来,与老汉折证一个明白。”

⒉  低头;垂下。

乔迈 《三门李轶闻》:“夏天,冬小麦黄熟时节,劳力很紧张。‘种在冰上,收在火上’,‘麦收三晌’,火似的太阳一照,眨眼间麦子就勾头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勾头

  • 勾头也就是“瓦当”,瓦当是元代以前的称呼,到了明清时期称为“勾头”。勾头端部表面的纹样,内容非常丰富。在各个时代也都有当时的特色,并且纹样种类有一定的变化、发展。因此,根据勾头纹样甚至能判断出其生产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