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

词典解释


西晋末鲜卑拓跋猗卢筑*盛乐城以为北都。故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
武周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因并州是武氏故里,建为北都;唐神龙元年(705年)罢。开元十一年(723年)又因并州为高祖发祥地,升为太原府,建北都。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北京,上元二年(761年)停京号;次年又称北都。
五代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四月升镇州为真定府,建号北都,十一月罢都。
五代唐同光元年十一月,改西京太原府为北京,一称北都,沿袭至晋、汉不改。

词典名字:

北都

词典发音:

běi dōu

国语辞典
指今北京市。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应天(今江苏南京市)迁都北京,正统六年正式定都北京,故北京亦称北都。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今 北京市。明成祖 朱棣 永乐 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 应天 (今 江苏 南京市 )迁都 北京,正统 六年正式定都 北京,故 北京 亦称北都。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诗序:“北都覆灭,西土沦亡。”
顾炎武 《赠潘节士柽章》诗:“北都一崩沦,国史遂中絶。”
阿英灯市》:“北都的灯市,起于初八,到十三而盛,十七终止。”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