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坐

词典解释: kuāng zuò 1.正坐。国语辞典注音 ㄎㄨㄤ ㄗㄨㄛˋ  拼音 kuāng zuò端坐、正坐。▶ 《莊子.讓王》:「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而弦。」▶ 清.王猷定《湯琵琶傳》:「居楚三年,偶汎洞庭,風濤大作,舟人惶擾失措。應曾彈『洞庭秋思』。」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60页 第1卷 960

词典名字:

匡坐

词典发音:

kuāng zuò

国语辞典
正坐。
基本解释

匡坐[ kuāng zuò ]

⒈  端坐、正坐。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清·王猷定《汤琵琶传》:「居楚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

引证解释

⒈  正坐。

《庄子·让王》:“原宪 居 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溼,匡坐而弦。”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匡,正也。”
南史·王思远传》:“王思远 终日匡坐,不妄言笑。”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既相见已,匡坐高谈。”
清 曹溶 《答顾宁人》诗:“艰辛戈戟间,匡坐説苍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匡坐

  • 匡坐拼音kuāng zuò ,释义即席地而坐 ,出处《庄子·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