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桃

词典解释: shí yuè táo 1.桃树的一种。果实呈圆形﹑色青,味甘酸,肉粘着于核。 2.指这种桃的果实。 3.词牌名。宋曾慥《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赋,即以为调名。宋黄大舆《梅苑》录无名氏词以同调咏十月梅,故亦名《十月梅》。双调,平韵,有九十九﹑九十八字二体。宋张元干有《》词。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816页 第1卷 816

词典名字:

十月桃

词典发音:

shí yuè táo

国语辞典
  • 桃树的一种。果实呈圆形、色青,味甘酸,肉黏著于核。
  • 指这种桃的果实。
  • 词牌名。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桃树的一种。果实呈圆形、色青,味甘酸,肉黏著于核。

    《广群芳谱·花谱四·桃花一》:“十月桃,十月实熟,故名,花红色。”

    ⒉  指这种桃的果实。

    ⒊  词牌名。 宋 曾慥 《乐府雅词》录无名氏词赋十月桃,即以为调名。 宋 黄大舆 《梅苑》录无名氏词以同调咏十月梅,故亦名《十月梅》。双调平韵,有九十九、九十八字二体。 宋 张元干 有《十月桃》词。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十月桃

  • 十月桃,词牌名,又名“十月梅”。此词调以张元干《十月桃·年华催晚》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五平韵等两种变体。代表作品有《十月桃·东篱菊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