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

词典解释: wǔ mén 皇宫的正门,群臣待朝候旨之处:众卿且退,候旨|触怒龙颜,被推出斩了。国语辞典注音 ㄨˇ ㄇㄣˊ  拼音 wǔ mén舊日皇城的正門。為群臣待朝候旨的地方。▶ 明.葉憲祖《易水寒.第四折》:「開著午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到了初六日五鼓,羽林衛士擺列在午門外,鹵簿全副設了,用的傳臚的儀制,各官都在午門外候著。」

词典名字:

午门

词典发音:

wǔ mén

国语辞典

午门 wǔmén

[front gate] 宫城的正门

午门会审

基本解释

午门[ wǔ mén ]

⒈  旧日皇城的正门。为群臣待朝候旨的地方。

明·叶宪祖《易水寒·第四折》:「开著午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到了初六日五鼓羽林卫士摆列在午门外,卤簿全副设了,用的传胪仪制,各官都在午门外候著。」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午朝门”。帝王宫城的正门,是群臣待朝或候旨的地方。

唐 王建 《春日午门西望》诗:“百官朝下午门西,尘起春风过玉堤。”
明 徐霖 《绣襦记·策射头名》:“三叩头,平身,试士退班午门之外。”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众卿且退,午门候旨。”
《中国民间故事选·孟姜女的故事》:“大家都跑到午朝门外。”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午门 (北京故宫建筑)

  • 午门(Meridian Gate)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
  • 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大清门,其后有太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