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三极管

词典解释

亦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一种具有三个电极,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器件。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结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结型晶体管是在半导体单晶上制备两个结合得很紧,能相互影响的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结构,中间的n型(或p型)区域叫基区,边上两个区域分别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都有电极与外电路联接,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在电子线路中,用图中符号代表pnp型和npn型晶体管。晶体管用作放大器时,通常在发射极和基极之间输入电信号,以其电流控制集电极和基极(或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从而在负载上获得放大的电信号。半导体三极管同电子管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动、寿命长、耗电省等优点,但受温度影响较大。制造半导体三极管的材料主要是锗或硅。

词典名字:

半导体三极管

词典发音:

bàn dǎo tǐ sān jí guǎn

国语辞典
又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具有三个电极,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在半导体锗或硅的单晶上制备两个能相互影响的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结构。中间的n区(或p区)叫基区,两边的区域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各有一条电极引线,分别叫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