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

词典解释

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清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选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应制撰写文字外,还秉承皇帝意旨,起草诏令,一度成发布政令所在。军机处成立后,南书房各官不再参预机务,专司文词书画等事。一般又称为“南斋”。南书房行走官员不限品级,从尚书到编修、检讨都可充任,一般须翰林出身。

词典名字:

南书房

词典发音:

nán shū fáng

国语辞典
在北京故宫干清宫西南隅,本清康熙帝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 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南书房

  • 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皇帝即兴作诗﹑发表议论等皆记注。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