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碑

词典解释: nán bēi 1.统称吴﹑晋﹑宋﹑齐﹑梁﹑陈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于北碑。但流传甚少。国语辞典注音 ㄋㄢˊ ㄅㄟ  拼音 nán bēi統稱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朝之碑碣文字。流傳較少,但書法皆高逸神妙。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01页 第1卷 901

词典名字:

南碑

词典发音:

nán bēi

国语辞典
统称吴﹑晋﹑宋﹑齐﹑梁﹑陈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于北碑。但流传甚少。
基本解释

南碑[ nán bēi ]

⒈  统称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碑碣文字。流传较少,但书法皆高逸神妙。

引证解释

⒈  统称 吴、晋、宋、齐、梁、陈 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於北碑。但流传甚少。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刘丞相私第帖》:“后復见一本于 姑苏,与 九江 所见本同,纸墨皆与南碑不类。而 庆历 题字,止三两卷有之,盖即 刘氏 本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南碑

  • 南碑,读音nán bēi,是汉语词汇,统称吴 、 晋 、 宋 、 齐 、 梁 、 陈 诸朝碑的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