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

词典解释: yá shān 1.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时置寨,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国语辞典注音 ㄧㄞˊ ㄕㄢ  拼音 yái shān地名。在廣東省新會縣南海中,南宋迫於元軍,陸秀夫負帝昺投海於此。或作「崖門山」、「崖山」。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919页 第1卷 919

词典名字:

厓山

词典发音:

yá shān

国语辞典
山名。又名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时置厓山寨,为扼守南海门户。宋末为抗元最后据点,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
基本解释

厓山[ yái shān ]

⒈  地名。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中,南宋迫于元军,陆秀夫负帝昺投海于此。也作「崖门山」、「崖山」。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又名 厓门山。在 广东 新会县 南大海中。与 汤瓶嘴 对峙如门,形势险要。 宋 绍兴 时置 厓山寨,为扼守 南海 门户。 宋 末为抗 元 最后据点, 陆秀夫 负帝 昺 投海于此。参阅《太平寰宇记·新会县》、《广东通志·山川一》。

文天祥 《<祥兴>诗序》:“厓山 乃海中之山,两山相对,延袤一衣带水,山口如门。”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厓山

  • 今作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嘴对峙如门,形势险要。为扼守南海门户。
  • 南宋末期宋军曾在那里和蒙古军队交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以全军惨败而收场,历史上称崖山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