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

词典解释

中医学病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疾病。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沉伏的属虚寒;面红、肢温、脉洪大的属实热。《内经》论厥证,有暴厥、寒厥、热厥等。后世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等。治序方法,实证宜宣窍降逆,虚证宜补益气血。如气虚而致者,先益气回阳;气实而致者,先理气开郁;失血而致者,急补其气;血逆于上者,先降其火;饮食阻塞者,可用探吐;痰浊蒙心者,治以开窍豁痰。亦宜配合针刺疗法。

词典名字:

厥证

词典发音:

jué zhèng

国语辞典
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病症名。泛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逾时苏醒的病症。有以六经脉形症立名的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之厥,见《素问·厥论》。又有暴厥寒厥热厥尸厥、薄厥、煎厥等名称。见《素问·厥论》,又《大奇论》,又《生气通天论》等篇。也指四肢寒冷。见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后来又有痰厥、食厥、气厥、血厥、蛔厥、暑厥之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厥证

  • 厥证,中医病名。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症状。是一种急性病证。轻者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重者一厥不醒,预后不良。引起厥证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亡血失津、饮食不节等,其病理性质主要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厥证常见气、血、痰厥,属危及重症,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