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忿

词典解释: fā fèn 1.愤懑。 2.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 3.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国语辞典注音 ㄈㄚ ㄈㄣˋ  拼音 fā fèn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 《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到家並發忿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時候,你再來見我。」亦作「發憤」。

词典名字:

发忿

词典发音:

fā fèn

国语辞典
1.愤懑。 2.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 3.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
基本解释

发忿[ fā fèn ]

⒈  自觉不满足,而奋力为之。也作「发愤」。

《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到家并发忿加意用功。府考院考的时候,你再来见我。」

引证解释

⒈  愤懑。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
王逸 注:“忿,恚也。”

⒉  犹发愤。发泄愤恨的情绪。

《后汉书·朱浮传》:“夫 楚 魏 非有分匡正之大义也, 庄王 但为争强而发忿,公子以一言而立信耳。”
《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八年》:“白公 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衝仇人之匈,固为俱靡而已。”

⒊  犹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努力。

元 李行道 《灰阑记》楔子:“匆匆发忿出家门,别寻生理度寒温。男儿有躯长七尺,不信天教一世贫。”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这是我分俸些须,你拿去奉养父母。到家并发忿加意用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发忿

  • 发忿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ā fèn,意思是愤懑、发泄愤恨的情绪、振作起来;决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