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

词典解释: qǔ fǎ1.取以为法则;效法。国语辞典注音 ㄑㄩˇ ㄈㄚˇ  拼音 qǔ fǎ仿效,拿來當作模範。▶ 《新唐書.卷一二三.李嶠傳》:「而為文章宿老,一時學者焉。」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618页 第2卷 874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73页

词典名字:

取法

词典发音:

qǔ fǎ

国语辞典

取法 qǔfǎ

[take as one's model] 效法

基本解释

取法[ qǔ fǎ ]

⒈  仿效,拿来当作模范。

新唐书·卷一二三·李峤传》:「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德语zum Vorbild nehmen, sich ein Beispiel nehmen

引证解释

⒈  取以为法则;效法。

礼记·三年问》:“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
汉书·魏相传》:“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於先圣。”
秦观主术》:“愿鉴 汉 唐 之弊,专取法於 仁祖。”
周恩来 《老区半老区的土改整党工作》八:“平山县 的典型经验,应为各地所取法。”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取法

  • 取法,汉语词语,出自《礼记·三年问》,释义为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