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

词典解释: shòu shēng1.犹禀性。 2.投生,投胎。国语辞典注音 ㄕㄡˋ ㄕㄥ  拼音 shòu shēng1. 稟性。▶ 《梁書.卷三八.賀琛傳》:「不飲酒,不好音聲,所以朝中曲宴,未嘗奏樂也。」▶ 晉.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後,之分,唯此而已。」2. 轉世投胎。▶ 宋.洪邁《夷堅甲志.卷六.俞一郎放生》:「此人天年,尚餘一紀,并有贖放物命已人身者三千餘,合增壽二紀。」▶ 《水滸傳.第一二○回》:「卿等已死,當往於陽世,何故相聚於此?」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625页 第2卷 881

词典名字:

受生

词典发音:

shòu shēng

国语辞典
1.犹禀性。 2.投生,投胎。
基本解释

受生[ shòu shēng ]

⒈  禀性。

《梁书·卷三八·贺琛传》:「受生不饮酒,受生不好音声,所以朝中曲宴,未尝奏乐也。」
晋·陆机〈豪士赋·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受生之分,唯此而已。」

⒉  转世投胎。

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六·俞一郎放生》:「此人天年,尚余一纪,并有赎放物命已受生人身者三千余,合增寿二纪。」
《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卿等已死,当往受生于阳世,何故相聚于此?」

引证解释

⒈  犹禀性。

陆机豪士赋序》:“受生之分,唯此而已。”
《梁书·贺琛传》:“受生不饮酒,受生不好音乐。”

⒉  投生,投胎。

慧能 《坛经·定慧品》:“若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即死,别处受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俞一郎放生》:“此人天年尚餘一纪,并有赎放物命,已受生人身者三千餘,合增寿二纪。”
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卿等已死,当往受生,何故相聚於此?”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受生 (汉语词语)

  • 受生是指.犹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