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干
词典解释: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 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1.【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2.【出自】:《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3.【示例】:~,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口血未干干云蔽日日上三竿竿头一步步人后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卵与石斗斗丽争妍妍姿艳质质伛影曲曲学诐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如琴瑟瑟弄琴调调停两用用一当十十万火急急不及待待人接物物以类聚聚众滋事事不关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
国语辞典
◎ 口血未干 kǒuxuè-wèigān
[before the blood of the oath is dry—breaking an oath which is just made] 古代会盟时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结盟
口血未干而背之。——《左传》
基本解释
口血未干[ kǒu xuè wèi gān ]
⒈ 语出比喻立誓不久就背弃盟约。
引《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国语·吴语二》:「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干,足以结信矣。」
《宋史·卷三八三·辛次膺传》:「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今日之事当识其诈。」
近言犹在耳
反一言为定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歃血为盟,结盟者以牲血涂口以示诚信。因谓定盟未久为“口血未乾”。
引《左传·襄公九年》:“子孔、子蟜 曰:‘与大国盟,口血未乾而背之,可乎?’”
《周书·文帝纪上》:“君復与故将军同受密旨,屡结盟约,期於毕力,共匡时难。……口血未乾,匕首已发。”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嫁娶之盟,姆所亲许,天日临其上,鬼神鉴其旁,口血未乾,想或不负。”
成语解释
口血未干
【解释】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
【出处】《左传·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示例】~,宋人背盟,寡人伐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近义词】尸骨未寒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
© 汉典
网络解释
口血未干
口血未干是一个成语,读音是kǒu xuè wèi gān,指血还没有干就毁约了,形容立盟的时间很短就背弃盟约毁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