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

词典解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1924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于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进入武昌后,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出国,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同党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率部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扣,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出狱,并重新入党。同年4月由重庆乘飞机去延安途中,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词典名字:

叶挺

词典发音:

yè tǐng

国语辞典
(1896-1946)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营长。次年在陈炯明叛变时保护宋庆龄安全脱险。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部英勇作战,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被誉为“北伐名将”。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扣押,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著名的《囚歌》。1946年3月获释。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叶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