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民伐罪

词典解释

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1.【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3.【示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吊民伐罪罪不容诛诛凶殄逆逆取顺守守先待后后不僭先先人后己己溺己饥饥不择食食不下咽咽苦吐甘甘之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勇兼全全军覆没没世不忘忘乎其形形具神生生上起下下不为例例直禁简简丝数米米已成炊炊沙作糜糜烂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一不备备位充数数一数二二三其德德厚流光光华夺目目下十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三两两两世为人人一己百百万雄兵兵不厌权权倾中外外刚内柔柔声下气气义相投投井下石石人石马马上功成成一家言言三语四四不拗六六亲不和和光同尘尘垢秕糠糠秕在前前仆后继继古开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云致雨雨丝风片片云遮顶顶名冒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亲非故故人之情情不可却却之不恭恭而有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大中至正正中下怀怀丸操弹弹丝品竹竹报平安安不忘危危于累卵

词典名字:

吊民伐罪

词典发音:

diào mín fá zuì

国语辞典

吊民伐罪 diàomín-fázuì

[punish the tyrant and comfort the people;console the people and punish the wicked] 征讨有罪者以抚慰百姓

吊民伐罪,。——《千字文》

基本解释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ā zuì ]

⒈  征讨有罪的人,以抚慰百姓。》周书·卷四八·萧詧传》:「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也作「伐罪吊民」。

《宋书·卷九五·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除暴安良

犯上作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吊民伐罪”。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

《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弔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陪臣谏》:“臣伏闻自古帝王,省方巡狩,弔民伐罪。”
太平天囯 洪仁玕 《二月下浣军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弔民伐罪归来日,草木咸歌雨露恩。”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以眼还眼”》:“将来呢……更未必有人因《哈孟雷特》而责 莎士比亚 的迷信一样,会特地吊民伐罪。”
亦省作“弔伐”。 《晋书·慕容垂载记》:“弔伐之义,先代常典。”
前蜀 杜光庭 《莫庭又为张副使命甲子醮词》:“人不告劳,物无失所,益振貔貅之势,佇成弔伐之功。”
《明史·陶安传》:“应天顺人,以行弔伐,天下不足平也。”

成语解释

吊民伐罪

【解释】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

【示例】丞相兴仁义之兵,~,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近义词】锄强扶弱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锄强扶弱

网络解释

吊民伐罪

  • 吊民伐罪,读音diào mín fá zuì 吊:慰问;伐:讨伐。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