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尘

词典解释: tóng chén 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于万物无所异矣。" 2.比喻与万物一体。 3.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4.同路;同行。 5.指混同;混杂其中。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ㄥˊ ㄔㄣˊ  拼音 tóng chén如灰塵一般的混雜在一起。語本《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比喻混同於流俗,不標新立異。▶ 《文選.左思.吳都賦》:「載漢女於後舟,追晉賈而同塵。」

词典名字:

同尘

词典发音:

tóng chén

国语辞典
1.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于万物无所异矣。" 2.比喻与万物一体。 3.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4.同路;同行。 5.指混同;混杂其中。
基本解释

同尘[ tóng chén ]

⒈  如灰尘一般的混杂在一起。语本比喻混同于流俗,不标新立异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文选·左思·吴都赋》:「载汉女于后舟,追晋贾而同尘。」

引证解释

⒈  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

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
三国 魏 曹植 《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

⒉  比喻与万物一体。

钱起 《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

⒊  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

⒋  同路;同行。

晋 杨方 《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

⒌  指混同;混杂其中。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於狭路;高士不能撙其节以同尘於隘俗。”
宋 司马光 《孟尝君歌》:“门下纷纷如市人,鷄鸣狗盗亦同尘。”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同尘

  • 同尘是汉语词汇,拼音tóng chén,出自《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