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字

词典解释

用来记录同源词的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常以某一概念为中心,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几个概念。如:草木缺水为“枯”,江河缺水为“涸”、为“竭”,人缺水欲饮为“渴”;水缺口为“决”,环状玉缺口为“玦”,器皿缺口为“缺”。

词典名字:

同源字

词典发音:

tóng yuán zì

国语辞典
音﹑义相同或相近,属同一语源的字,如"古"和"故","志"和"识"等。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音、义相同相近,属同一语源的字,如“古”和“故”,“志”和“”等。

王力 《同源字论》一:“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
王力 《同源字论》二:“但是同源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且必须以先古音依据,因为同源字的形成,绝大多数上古时代的事了。”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同源字

  • 汉语训诂学术语。凡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或相通转)的字称为同源字。如“广”与“旷”,“坚”与“紧”,“空”与“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