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罪

词典解释: tóng zuì 1.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 2.同样的过失。 3.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ㄥˊ ㄗㄨㄟˋ  拼音 tóng zuì相同的罪責。▶ 如:「王子犯法與庶民。」▶ 《三國演義.第四回》:「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526页 第3卷 120

词典名字:

同罪

词典发音:

tóng zuì

国语辞典
1.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 2.同样的过失。 3.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
基本解释

同罪[ tóng zuì ]

⒈  相同的罪责。

三国演义·第四回》:「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引证解释

⒈  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

《左传·襄公六年》:“同罪异罚,非刑也。”
《后汉书·桓谭传》:“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宋 陆游 《南唐书·江文蔚传》:“同罪异诛,观听疑惑。”

⒉  同样的过失。

米芾 《寄雪郎中彭绍》诗之二:“张颠 与 柳 颇同罪,鼓吹俗子乱离。”

⒊  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

《左传·昭公七年》:“吾先君 文王,作僕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
《晋书·刑法志》:“其见知而故不举劾,各与同罪……其不见不知,不坐也。”
田汉 《谢瑶环》第五场:“你们休得猖狂,岂不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同罪

  • 同罪,汉语词汇。
  • 拼音:tóng zuì
  • 释义:1、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同等的罪行。2、同样的过失。3、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