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下无虚士

词典解释: míng xià wú xū shì 虚:假。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国语辞典注音 ㄇㄧㄥˊ ㄒㄧㄚˋ ㄨˊ ㄒㄩ ㄕˋ  拼音 míng xià wú xū shì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實學,名實相符。▶ 《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名下無虛士,果是賢人。」

词典名字:

名下无虚士

词典发音:

míng xià wú xū shì

国语辞典
1.谓有盛名的人必有实学。犹言名不虚传。
基本解释

名下无虚士[ míng xià wú xū shì ]

⒈  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

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

引证解释

⒈  谓有盛名的人必有实学。犹言名不虚传。 《陈书·姚察传》:“沛国 刘臻 窃於公馆访《汉书》疑事十餘条,竝为剖析,皆有经据

臻 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薛道衡 聘 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乃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奕胜刘仲甫》:“仲甫 再三嘆服曰:‘名下无虚士也。’”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名下无虚士

  • 谓有盛名的人必有实学。犹言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