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实相副

词典解释

名声和实际一致。

1.【解释】:名声和实际一致。

2.【出自】: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3.【示例】: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的赏,否则罚。

汉·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词典名字:

名实相副

词典发音:

míng shí xiāng fù

国语辞典
  • 亦作“名实相符”。
  • 基本解释

    名实相副[ míng shí xiāng fù ]

    ⒈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汉·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也作「名实俱副」、「名实相符」、「名实相称」。

    《明史·卷一六四·黄泽传》:「科举所以求贤,必名实相副,非徒夸多而已。」

    名不副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名实相符”。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汉 路粹 《为曹公孔融书》:“昔国家东迁, 文举 盛叹 鸿豫 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 郑玄,又明《司马法》。”
    《魏书·于忠传》:“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 忠,既表贞固之诚,亦所以名实相副也。”
    清 陆应穀 《<植物名实图考>叙》:“夫天下名实相副者尠矣,或名同而实异,或实是而名非。”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科学兴而界説严;凡夫名词字义,远因于古训,近创于己见者,此必使名实相符,而后立言可免于紕繆。”

    成语解释

    名实相副

    【解释】名声和实际一致。

    【出处】汉·陆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

    【示例】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作到否。~的赏;否则罚。 ◎朱自清《经典常谈·诸子第十》

    【近义词】名实相符、名副其实

    【反义词】名不副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网络解释

    名实相副

  • 名实相副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íng shí xiāng fù,意思是名声和实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