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

词典解释: lì zhì 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澄清~ㄧ~严明。国语辞典注音 ㄌㄧˋ ㄓˋ  拼音 lì zhì官事的成績。▶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繁刑嚴誅,深刻,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漢書.卷八.宣帝紀》:「具知閭里奸邪,得失。」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521页 第1卷 52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99页

词典名字:

吏治

词典发音:

lì zhì

国语辞典

吏治 lìzhì

[administration (good,bad) of officials] 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澄清吏治

基本解释

吏治[ lì zhì ]

⒈  官吏治事的成绩。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繁刑严诛,吏治深刻,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汉书·卷八·宣帝纪》:「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英语style of governing (of minor official)​, achievement in office

引证解释

⒈  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史记·酷吏列传序》:“汉 兴,破觚而为圜,斲雕而为朴,网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
张籍 《祭退之》诗:“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我便和他谈些官场事情,问些 苏州 吏治。”
欧阳山 《三家巷》四:“当下有人主张刷新吏治,有人主张改选国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吏治

  • 吏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lì zhì。是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史记·酷吏列传序》、《汉书.卷八.宣帝纪》等书均有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