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炭

词典解释: tūn tàn 1.指吞咽火炭毁嗓子。 2.谓报恩。用豫让事。国语辞典注音 ㄊㄨㄣ ㄊㄢˋ  拼音 tūn tàn比喻不惜犧牲性命以報效主恩。見「漆身」條。▶ 唐.周匡物〈及第後謝座主〉詩:「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是何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602页 第3卷 196

词典名字:

吞炭

词典发音:

tūn tàn

国语辞典
  • 指吞咽火炭毁嗓子。
  • 谓报恩。用豫让吞炭事。
  • 基本解释

    吞炭[ tūn tàn ]

    ⒈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效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

    唐·周匡物〈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引证解释

    ⒈  指吞咽火炭毁嗓子。

    《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时……曼声吞炭,内阑而不歌,飞鸟鎩翼,走兽决蹄。”

    ⒉  谓报恩。用 豫让 吞炭事。参见“吞炭漆身”。

    《梁书·侯景传》:“福禄官荣,自是天爵,劳而后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诗:“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冯当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释之…… 冯 貽以诗,有‘吞炭难忘当日事,积薪深愧后来恩。’”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吞炭

  • 吞炭参见人物部,明张煌言《羁恨二首》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