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身

词典解释: gào shēn 1.古代授官的文凭。国语辞典注音 ㄍㄠˋ ㄕㄣ  拼音 gào shēn唐代朝廷任命官員的符。即現代的委任狀或文憑。▶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將軍,只換得一醉。刺史也不難的,只要通得關節。」亦作「告劄」、「官告」。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617页 第3卷 211

词典名字:

告身

词典发音:

gào shēn

国语辞典
1.古代授官的文凭。
基本解释

告身[ gào shēn ]

⒈  唐代朝廷任命官员的符。即现代的委任状或文凭。也作「告劄」、「官告」。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而今空名大将军告身,只换得一醉。刺史也不难的,只要通得关节。」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授官的文凭。

《北齐书·傅伏传》:“周 克 并州,遣 韦孝宽 与其子 世宽 来招 伏 ……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
唐 元稹 《为萧相谢告身状》:“右,中使某乙至,奉宣进止,赐臣某官告身一通。”
《朱子语类》卷一二七:“方围闭时,降空名告身千餘道,令其便宜补授。”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乃如告身非誥勅,即今文凭类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告身

  • 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 北周时已有此称。 宋亦名 “官告”。《通典》卷十五载唐代选补官员之制云:先简仆射,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不审者皆得驳下,既审然后上闻,主者受旨而奉行焉。各给以符而印其上,谓之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