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

词典解释


古邑名。商始祖契居商,在今河南商丘市南。汤自此迁亳。周初封微子于此,国号宋,都邑号商丘。《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迁阏伯于商丘。”
市名。在河南省东部,邻接安徽、山东两省。京九、陇海两铁路交会境内。辖梁园、睢阳二区及永城市和虞城、民权、夏邑、柘城、睢县、宁陵六县。商时为商丘邑,春秋为宋国都。秦置睢阳县,隋改宋城县,金复改睢阳县,明改商丘县,为归德府治。1913年废府存县。1948年析设朱集市,1950年又析商丘市。1951年两市合并,市治迁朱集,仍称商丘市。1997年商丘县撤销并入商丘市。人口777万(市辖区140万,1996年)。是豫、鲁、皖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工业有机械、化学、纺织、电机、酿酒、造纸等。农产有小麦、棉花、豆类、高粱、油菜籽、薯类等。特产“林河大曲”酒。名胜古迹有文雅台、三陵台、八关斋、阏伯台、壮悔堂、明伦堂、微子墓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词典名字:

商丘

词典发音:

shāng qiū

国语辞典
  • 复姓。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复姓。 汉 有 商丘成。见《汉书·刘屈氂传》。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商丘 (河南省地级市)

  • 商丘,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10704平方公里。
  •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 截至2017年底,商丘市辖2区、6县、1县级市;商丘市总人口921.01万人,常住人口729.86万人,商丘市生产总值2217.89亿元,商丘市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