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娘

词典解释: xǐ niáng ①旧时婚礼上照料新娘的妇女:扶着新娘子上了花轿。 ②指媒婆:说合,小姐出阁。国语辞典注音 ㄒㄧˇ ㄋㄧㄤˊ  拼音 xǐ niáng1. 結婚時,專門照料新娘的婦人。▶ 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二齣》:「實不相瞞親家說,沒有,還要我一身充兩役,扶我姪女出轎。」▶ 《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兩個兒左右扶定,姑娘下了轎,只覺腳底下踹得軟囊囊的。」2. 媒人。▶ 明.范濂《雲間據目抄.卷二.記風俗》:「或包攬做面篦頭,或假充說合,苟可射利,靡所不為。」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810页 第3卷 404

词典名字:

喜娘

词典发音:

xǐ niáng

国语辞典

喜娘 xǐniáng

[bridemaid;woman attendant serving as bride's counsel] 旧式婚礼时陪伴照料新娘的妇女

明天清早传傧相,传喜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基本解释

喜娘[ xǐ niáng ]

⒈  结婚时,专门照料新娘的妇人。

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二出》:「实不相瞒亲家说,没有喜娘,还要我一身充两役,扶我姪女出轿。」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两个喜娘儿左右扶定,姑娘下了轿,只觉脚底下踹得软囊囊的。」

⒉  媒人。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记风俗》:「或包揽做面篦头,或假充喜娘说合,苟可射利,靡所不为。」

英语matron of honor (old)​

法语matrone d'honneur (arch.)​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婚礼时照料新娘的妇女。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合卺》:“实不相瞒亲家説,没有喜娘,还要我一身充两役。”
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那 张 褚 两个引着喜娘儿便扶定新人上了三层臺阶儿。”

⒉  指媒人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风俗》:“﹝卖婆﹞或包揽做面篦头,或假充喜娘説合,苟可射利靡所不为。”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喜娘 (一种职业)

  • 中国传统婚俗之一。指男家在举行婚礼时所雇请的通晓礼仪的妇女。她能说会道,善于应酬,主要职责是指引安排结婚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