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

词典解释

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

语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后以“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亦作“喜气洋洋”。

《水浒传》第十三回:“ 杨志 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再生缘》第十八回:“喜洋洋,天威咫尺覲明君。”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外面吹着笙箫,喜气洋洋。”《诗刊》1978年第5期:“多令人兴奋!谁也该举杯斟满美酒,大伙喜洋洋,一饮而尽。”

词典名字:

喜洋洋

词典发音:

xǐ yáng yáng

国语辞典

喜洋洋 xǐyángyáng

[radiant;beam with joy;filled with gayety] 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

基本解释

喜洋洋[ xǐ yáng yáng ]

⒈  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如:「今天是大哥娶亲之日,家中一片喜洋洋!」

乐陶陶 乐滋滋 喜滋滋

英语radiant with joy

德语freudestrahlend (Adj)​, vor Freude strahlen (Adj)​

法语rayonnant de joie, joyeux, dans la jubilation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亦作“喜气洋洋”。

语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水浒传》第十三回:“杨志 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
《再生缘》第十八回:“喜洋洋,天威咫尺明君。”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外面吹着笙箫,喜气洋洋。”
《诗刊》1978年第5期:“多令人兴奋!谁也该举杯斟满美酒大伙喜洋洋,一饮而尽。”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喜洋洋 (汉语词语)

  • 出自(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以"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亦作"喜气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