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

词典解释: sì mín 1.旧称士﹑农﹑工﹑商为。国语辞典注音 ㄙˋ ㄇㄧㄣˊ  拼音 sì mín舊稱士、農、工、商為「」。▶ 《國語.齊語》:「管子對曰:『者勿使雜處。』」▶ 《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有業,各以得志為樂。」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3982页 第3卷 576

词典名字:

四民

词典发音:

sì mín

国语辞典
  •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 基本解释

    四民[ sì mín ]

    ⒈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国语·齐语》:「管子对曰:『四民者勿使杂处。』」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

    英语/the four classes/ of ancient China, i.e. scholars, farmers, artisans, and merchants

    德语Vierständeordnung (S, Gesch)​

    引证解释

    ⒈  旧称士、农、工、商为四民。

    《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蔡沉 集传:“冬官,卿,主国邦土,以居士、农、工、商四民。”
    《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闢士殖穀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
    宋 叶适 《留耕堂记》:“四民百艺,朝营暮逐,各竞其力,各私其求。”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四民

  • 四民制度,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分别指士(学者)、农、工、商。除四大公民外,还有大量的「贱民」,称为「贱籍」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