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诗

词典解释: sì yán shī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始于春秋以前的《诗经》等。魏晋以后,五七言诗盛行,作者渐少。国语辞典注音 ㄙˋ ㄧㄢˊ ㄕ  拼音 sì yán shī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以四字為主,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

词典名字:

四言诗

词典发音:

sì yán shī

国语辞典

四言诗 sìyánshī

[the poem each line of which consists of four words] 每句四个字的古体诗,汉代以前通行

基本解释

四言诗[ sì yán shī ]

⒈  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以四字为主,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

引证解释

⒈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体式。先 秦 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后来的作者,格调稍变。自 南朝 宋 齐 以后,作者渐少。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言诗》。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四言诗

  • 四言诗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