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

词典解释: guó gù 我国固有的文化(多指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整理~。国语辞典注音 ㄍㄨㄛˊ ㄍㄨˋ  拼音 guó gù1. 國家所遭受的事故。▶ 《禮記.文王世子》:「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2. 本國固有的文化與學術。▶ 如:「他一心想保存國故,振興文化。」

词典名字:

国故

词典发音:

guó gù

国语辞典

国故 guógù

(1) [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本国固有的学术与文化(多指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

整理国故

(2) [disaster]∶国家所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另后不意遽闻国故,哀号追慕迨今未已。——· 苏轼《与滕达道书》

基本解释

国故[ guó gù ]

⒈  国家所遭受的事故。

《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⒉  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如:「他一心想保存国故,振兴文化。」

引证解释

⒈  国家所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孙希旦 集解引 刘敞 曰:“合,谓合乐也。有国故者,谓凶札师旅也。”
凶,指灾荒;札,指疫疠。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二:“别后不意遽闻国故,哀号追慕,迨今未已。”

⒉  指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朝章讨国故始。”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什么保存国故,什么振兴道德,什么维持公理,什么整顿学风……心里可真是这样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