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乐

词典解释

唐代宫廷燕乐立部伎中之一部。高宗、武后时所作。舞者一百四十人,戴金铜冠,穿五色画衣,运用舞蹈队形及动作的变化组成“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弥昌”十六个字(见《旧唐书·音乐志》。开元年间之《圣寿乐》,舞者“回身换衣,作字如画”,运用舞者在舞动中服装色彩的变化组字(见《旧唐书·音乐志》、唐崔令钦《教坊记》

词典名字:

圣寿乐

词典发音:

shèng shòu lè

国语辞典
唐代宫廷宴享乐曲名。高宗﹑武后时作,玄宗时又有新制。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宫廷宴享乐曲名。 高宗、武后 时作, 玄宗 时又有新制。

《旧唐书·音乐志二》:“《圣寿乐》, 高宗、武后 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寳祚弥昌’字。”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开元 十一年,初製《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圣寿乐

  • 舞者百四十人,戴金黄色的帽子,身穿五色画衣。舞者按乐曲节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