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

词典解释: dì tǎn 一种装饰地面的厚实织物。以羊毛、棉、黄麻和化纤等为原料。有手工编织和机械编织两种。质地厚实,富于弹性,图案色泽变化多样,装饰性强,具有良好的隔声和隔热效果。使用时,可满铺,也可局部铺设;可整块铺设,也可拼合铺设。国语辞典注音 ㄉㄧˋ ㄊㄢˇ  拼音 dì tǎn鋪在地面上的毯子。▶ 《元史.卷一一四.后妃傳一.世祖昭睿順聖皇后傳》:「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縫為。」或作「地氈」。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75页 第2卷 1031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85页

词典名字:

地毯

词典发音:

dì tǎn

国语辞典

地毯 dìtǎn

[carpet;rug] 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基本解释

地毯[ dì tǎn ]

⒈  铺在地面上的毯子。也作「地毡」。

《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一·世祖昭睿顺圣皇后传》:「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缝为地毯。」

英语carpet, rug

德语Teppich (S)​

法语tapis

引证解释

⒈  铺地用的毯子。

《元史·后妃传·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宣徽院 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缝为地毯。其勤俭有节而无弃物,类如此。”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地下靠东西山墻,一顺摆着八张椅子,正中地下铺着地毯拜垫。”
巴金 《灭亡》七:“楼下客厅里,浅绿色的墙壁上挂了几张西洋名画,地板上铺着上等地毯。”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地毯 (地面铺敷物)

  • 地毯,是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