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

词典解释: dì ěr 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66页 第2卷 1022

词典名字:

地耳

词典发音:

dì ěr

国语辞典
1.古谓大地的耳朵。 2.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 3.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谓大地的耳朵。

王充 《论衡·卜筮》:“著以问地,地有形体,与人无异……问地,则地耳远,不闻人言。”

⒉  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 四川 产者最为著名。

⒊  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 湖北、安徽 两省产量最高。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地耳》。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