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

词典解释: zuò dì 1.坐在地上。 2.坐着;坐。 3.犹轻易;就地。国语辞典注音 ㄗㄨㄛˋ ㄉㄧˋ  拼音 zuò dì1. 席地而坐。▶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景公獵休,而食。晏子後至,滅葭而席。公不說曰:『寡人不席而,二三子莫席。』」2. 坐著。▶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好自在!」▶ 《水滸傳.第四回》:「女子留住魯達在樓上。」或作「坐的」。3. 就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連忙取回借據,辭了出來,去劃了一萬銀子給他,那人分了四百元。」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87页 第2卷 1043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746页

词典名字:

坐地

词典发音:

zuò dì

国语辞典
1.坐在地上。 2.坐着;坐。 3.犹轻易;就地。
基本解释

坐地[ zuò dì ]

⒈  席地而坐。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灭葭而席。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

⒉  坐著。也作「坐的」。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
《水浒传·第四回》:「女子留住鲁达楼上坐地。」

⒊  就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连忙取回借据,辞了出来,去划了一万银子给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

引证解释

⒈  坐在地上。 《晏子春秋·谏下九》:“景公 猎休,坐地而食。

晏子 后至,灭葭而席。公不説,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坐地席上》:“古无凳椅,席地而坐,故坐字从土。”

⒉  坐着;坐。

《朱子语类》卷一〇四:“延平先生 尝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里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
水浒传》第七回:“智深 叫道:‘都来廨宇里坐地説话。’”
聂绀弩 《韩康的药店》:“不知今天甚风吹得大叔到小人寒舍?怎不请到店内坐地?”

⒊  犹轻易;就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此君学道来已数百年,始今得任,子乃坐地获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幸得 老西儿 听了,知道写的不错,连忙取回借据,辞了出来,去划了一万银子给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
克非 《春潮急》四三:“徐锅巴胡 一看他脸色,知道买卖不难做成。但又耽心象昨天叫他煽动闹粮给 文如仁 施加压力一样,只打坐地冲锋,实际并不出马。”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坐地

  • 在古文言中有坐在地上、坐、就地的意思。
  • 在现代汉语东北方言里解释为立刻、马上、就地。虽然含有就地的意思,但比就地感情色彩强烈。一般常用在表明自己对某事的一个态度,说明自己对这事一点也不含糊的鲜明态度,就是立刻、马上、毫不犹豫、毫不含糊、想都不想地就采取前面所说的行动。多用于心情着急或生气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