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堂

词典解释: zuò táng 坐在大堂上。旧指官吏在公堂上处理公务或审理案件:这位县太爷上任以来,很少|公一日正在,见一老妇人直入厅前,痛哭不止。国语辞典注音 ㄗㄨㄛˋ ㄊㄤˊ  拼音 zuò táng1. 坐在庭堂。▶ 《楚辭.宋玉.招魂》:「伏檻,臨曲池些。」2. 官吏判事於堂上。▶ 《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眾人來到杭州府前,正值太守。」▶ 《紅樓夢.第八六回》:「然後知縣挂牌,傳齊了一干鄰保證見屍親人等。」或稱為「坐衙」。3. 禪師坐禪。▶ 《禪林象器箋.第九類.叢軌門.》:「凡坐禪於僧堂曰。」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93页 第2卷 1049扫描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747页

词典名字:

坐堂

词典发音:

zuò táng

国语辞典

坐堂 zuòtáng

(1) [sit in court to hold pleas]∶旧时指官吏在公堂上审理案件

(2) [sit in meditation]∶佛教指在禅堂上坐禅

(3) [sit in shop]〈方〉∶经商、行医者坐守店铺、药房;教师按时到校坐班

坐堂行医

高教一般不坐堂

基本解释

坐堂[ zuò táng ]

⒈  坐在庭堂

《楚辞·宋玉·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⒉  官吏判事于堂上。

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众人来到杭州府前,正值太守坐堂。」
《红楼梦·第八六回》:「然后知县挂牌坐堂,传齐了一干邻保证见尸亲人等。」

⒊  禅师坐禅。

《禅林象器笺·第九类·丛轨门·坐堂》:「凡坐禅于僧堂曰坐堂。」

引证解释

⒈  坐于厅堂。

《楚辞·招魂》:“坐堂伏槛,临曲池些。”
朱熹 集注:“坐堂、伏槛,堂可坐而槛可凭伏也。”

⒉  官吏出庭审理案件、处理公务。

《金石续编·唐贞休碑》:“坐堂无讼,近巷有歌。”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每读书达旦不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清朝 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坐堂

  • 坐堂,指官吏出庭命理案体处理事务,因坐于厅堂而得名。“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足以证明。由此引出另一涵义,在民间指中医师行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