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部伎

词典解释: zuò bù jì 1.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国语辞典注音 ㄗㄨㄛˋ ㄅㄨˋ ㄐㄧˋ  拼音 zuò bù jì唐玄宗分樂為二部,堂上坐奏的稱為「」。▶ 《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十二》:「又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92页 第2卷 1048

词典名字:

坐部伎

词典发音:

zuò bù jì

国语辞典
  • 唐玄宗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
  • 基本解释

    坐部伎[ zuò bù jì ]

    ⒈  唐玄宗分乐为二部,堂上坐奏的称为「坐部伎」。

    《新唐书·卷二二·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引证解释

    ⒈  唐玄宗 时宫廷燕乐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堂上坐奏,称坐部伎。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其乐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
    省称“坐部”。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坐部伎

  • 坐部伎是中国古代舞蹈,属于唐代宫廷乐舞。在堂上表演,规模较小,舞者3~12人。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