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琴

词典解释

亦称“坠子”。中国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由小三弦改制而成。有蟒皮面和桐木板面两种:前者琴筒形如四胡而短,用铜或木料制成;后者形制如小三弦。常用两条金属弦或丝弦,也有用三条弦者,按四度关系定弦。为河南坠子专用伴奏乐器,后渐用于其他曲艺、戏曲及民族器乐合奏与独奏。

词典名字:

坠琴

词典发音:

zhuì qín

国语辞典
1.亦称"坠胡"。亦称"坠子"。 2.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由三弦改制而成,形状与小三弦相似。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亦称“坠胡”。亦称“坠子”。拉弦乐器。有指板,相传三弦改制而成,形状与小三弦相似。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坠琴

  • 坠琴也称坠子、坠弦,传统拉弦乐器。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坠琴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音色浑厚。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