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

词典解释

国名。在东非北部。邻苏丹、肯尼亚、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面积110.36万平方公里。人口5 510万(1995年)。部族众多,主要有奥罗莫人、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等。多信伊斯兰教或东正教。阿姆哈拉语和奥罗莫语是主要民族语言,通用英语。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大部地区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一般海拔2 500~3 000米,在非洲各国中地势最高;东南属索马里高地。沙漠和半沙漠占领土28%。热带草原和亚热带森林气候为主,兼有山地和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从西部高原的1 500毫米向东北、东南递减到100毫米。多河流、湖泊,塔纳湖为最大的湖泊。非洲古国之一。公元前975年已出现国家。13世纪建立阿比西尼亚王国。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相继侵入。19世纪初分裂为许多公国。1868年英国侵入,1889年获得统一。1890年意大利侵入,宣布埃塞俄比亚受其“保护”。1896年意大利被击败,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1936年又遭意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又被击败,1941年埃皇帝返回首都复位。1974年9月皇帝被废黜,改名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1987年9月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95年5月改称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领土原包括厄立特里亚。1993年厄立特里亚脱离埃塞俄比亚独立。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牧场占国土面积的51%。牲畜存栏数居非洲前列,有牛、羊、马、骆驼等。粮食作物有苔麸、玉米、高粱、小麦等。世界咖啡原产地。咖啡是重要经济作物,还有油菊、油菜、棉花、芝麻、甘蔗等。工业除食品和纺织两大部门外,还有制革、建材、化工、水泥、机械装配等。咖啡约占出口总额的60%,还出口皮革、水果、蔬菜等农牧产品。进口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燃料、粮食等。

词典名字:

埃塞俄比亚

词典发音:

āi sāi é bǐ yà

国语辞典
东非内陆国。面积约10993万平方千米。人口5490万(1995年)。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大部分地区为号称“非洲屋脊”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地处热带,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农牧业为经济重要部门。是世界咖啡的原产地和重要生产国。主要出口咖啡。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埃塞俄比亚

  •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英语:The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简称”埃塞俄比亚“或”埃塞“, 台译“衣索比亚”,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的国家。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首都是亚的斯亚贝巴。
  • 埃塞具有3000年文明史。1993年5月24日,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省举行“公投”,宣布独立。埃塞俄比亚成为内陆国。
  •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联盟成员国,也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非盟总部就设在其首都。
  • 2018年2月16日,埃塞俄比亚部长会议发布消息,该国从16日开始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实行紧急状态是为应对国家存在的不稳定局势并维护国家秩序,但并未透露紧急状态具体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