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邑

词典解释


古县名。春秋楚棠邑,后属吴,称堂邑。西汉初为侯国,后置堂邑县。治今江苏六合北。东晋安帝时废入侨置之尉氏县。南朝梁复置。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废入六合县。
郡名。西晋永兴元年(304年)分临淮郡置。治堂邑(今六合北)。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安徽天长市西部地。东晋安帝时改为秦郡。
旧县名。隋开皇六年(586年)置。治今山东聊城市西北。唐天宝十五载(756年)颜真卿遣兵大破安禄山叛军于县西南。宋熙宁初县城圮于水,移治今聊城市西北堂邑。1956年撤销,分别划归聊城县和冠县。

词典名字:

堂邑

词典发音:

táng yì

国语辞典
  • 春秋·地,本名
  • 复姓。
  •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楚 地,本名 棠。后属 吴,称 堂邑。今 江苏 六合 稍西而北。

    左传·襄公十四年》:“子囊 师於 棠 以伐 吴。”

    ⒉  复姓。 《史记·大宛列传》有 堂邑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