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滞

词典解释: yōng zhì 1.阻隔;堵塞。 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3.积压。国语辞典注音 ㄩㄥ ㄓˋ  拼音 yōng zhì1. 壅塞不通。▶ 《晉書.卷六六.陶侃傳》:「筆翰如流,未嘗壅滯。」▶ 《鏡花緣.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無壅滯,自然不至為患了。」亦作「壅塞」。2. 抑鬱不得志。▶ 《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故下土無壅滯之士,國朝無專貴之人 。」

词典名字:

壅滞

词典发音:

yōng zhì

国语辞典
1.阻隔;堵塞。 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3.积压。
基本解释

壅滞[ yōng zhì ]

⒈  壅塞不通。也作「壅塞」。

《晋书·卷六六·陶侃传》:「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

⒉  抑郁不得志。

《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

引证解释

⒈  阻隔;堵塞。

《魏书·太宗纪》:“九州之民,隔远京邑,时有壅滞,守宰至不以闻。”
镜花缘》第三五回:“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好一似病人四肢困顿……血气壅滞,颜色死灰,奄奄就毙了。”

⒉  谓被压抑而不得志。

《后汉书·仲长统传》:“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先恭王家训》:“凡执权者,宜开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进取之士壅滞怨望。”

⒊  积压。

《周书·独孤信传》:“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歷年不能断决。及 信 在州,事无壅滞。”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比来尚书省詔敕稽停,文案壅滞,臣诚庸劣,请述其源。”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下车访民瘼,按宿狱,凡壅滞不决者,皆笳鼓之徒。”
清 魏源 《筹鹺篇》:“其在四界内者,如所指州县盐过壅滞,许其就地呈明,改运邻岸。”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壅滞

  • 壅滞,汉语词汇。
  • 拼音:yōng zhì
  • 注音:ㄩㄥ ㄓㄧˋ 。
  • 释义:(1).阻隔;堵塞。(2).谓被压抑而不得志。(3).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