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

词典解释: shì zǐ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国语辞典注音 ㄕˋ ㄗˇ  拼音 shì zǐ1. 有官職的人。▶ 《詩經.小雅.北山》:「偕偕,朝夕從事。」2. 讀書人。▶ 唐.杜甫〈別董頲〉詩:「甘旨闕,不知道里寒。」▶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做人俊爽風流,好與官員每往來。」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

词典名字:

士子

词典发音:

shì zi

国语辞典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2.士大夫官僚阶层。 3.学子;读书人。 4.豪门士族的子弟。 5.将士家的子弟。
基本解释

士子[ shì zǐ ]

⒈  有官职的人。

《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⒉  读书人。

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

英语official, scholar (old)​

引证解释

⒈  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毛 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
郑玄 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

⒉  士大夫官僚阶层。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

⒊  学子;读书人。

《北齐书·辛术传》:“天保 末, 文宣 尝令 术 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 术 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闕,不知道里寒。”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象现在 上海 的旗袍、 北京 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⒋  豪门士族的子弟。 《文选·沉约<恩倖传论>》:“且士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 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东方朔 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
李善 注:“二涂谓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贱职,庶族不涉清阶。”
刘良 注:“晚代谓 魏 晋 也。士与人异品杂用,故云二涂。”

⒌  将士家的子弟。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

植 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復被取,乃上书曰:‘……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復赖此。’”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士子

  • 1、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 2、士大夫官僚阶层。
  • 3、学子;读书人。
  • 4、豪门士族的子弟。
  • 5、将士家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