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税

词典解释

田赋名称。唐实行*两税法后,田赋分夏秋两季征收,称夏税和秋税。秋税又称“秋苗”、“秋租”或“秋粮”。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定京兆府夏税上田亩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荒田开垦者三升。建中元年(780年)行两税法,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元明夏、秋税征收时间有所不同。明中叶行一条鞭法后,两税大多征银。清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参见“上下忙”。

词典名字:

夏税

词典发音:

xià shuì

国语辞典
1.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2.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代在江南仿唐代两税法征税。明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⒉  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夏税

  • 夏税 :xià shuì
  • 1.田赋名称。唐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 2.建中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代在江南仿唐代两税法征税。明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夏税一升六合,共田六亩二分四厘科粮一石,外夏税一斗。比之邻壤临江、吉安、瑞州等府县每田一亩五升三合起科,该田一十八亩科粮一石,又无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