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

词典解释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无外围。《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tài—)同“太一”。古代用以指创造天地万物的元气。《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孔颖达疏:“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孙希旦集解:“大者,极至之名;一者,不贰之意。大一者,上天之载,纯一不贰,而为礼之至极者也。”

词典名字:

大一

词典发音:

dà yī

国语辞典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古代道家用语。谓大到极点而囊括一切。

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成玄英 疏:“囊括无外,谓之大也;入於无间,谓之小也;虽復大小异名,理归无二,故曰一也。”

⒉  天地未分前混沌之元气。

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於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孔颖达 疏:“必本於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

⒊  指原始朴素状态。

《荀子·礼论》:“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復情以归大一也。”
杨倞 注:“虽无文饰,但復情以归素质,是亦礼也。”

⒋  指太古时代。

《荀子·礼论》:“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
杨倞 注:“大一谓太古时也。”

⒌  指天。

《庄子·徐无鬼》:“大一通之,大阴解之。”
成玄英 疏:“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通。”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一 (汉语词语)

  • 大一为一个古代道家词语,出自《庄子·天下》,是大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