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忽雷

词典解释

唐 代弹拨乐器。 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梨形音箱,蒙蟒皮,两轴,两弦,有马。

词典名字:

大忽雷

词典发音:

dà hū léi

国语辞典
唐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梨形音箱﹐蒙蟒皮﹐两轴﹐两弦﹐有马。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梨形音箱,蒙蟒皮,两轴,两弦,有马。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

郑 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 崇仁坊 南 赵 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大忽雷

  • 大忽雷,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其发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又称龙首琵琶或二弦琵琶。民间流传甚少。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唐代制作的大忽雷一件,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乐器之一。